猝不及防!沪指单日重挫近2%,后市如何应对?|环球看热讯
猝不及防!就在沪指创下近半年新高,投资者对新一轮主升浪满怀期待之时,指数却在4月21日迎来单边下跌,沪指单日重挫近2%,也是近半年来最大单日跌幅。
那么,指数究竟因何下跌?后市调整风险大吗?策略上又该如何应对?
科技制裁和疫情不是主要矛盾
(相关资料图)
不少市场观点认为,市场下跌的主因有二:一是拜登政府拟限制美国企业对华关键领域投资;二是新冠第二波感染高峰临近。
不过,我们认为,以上事件都是短期扰动因素,它们会加剧指数的波动,但目前还不构成市场的主要矛盾。
首先,拜登政府最新的动作本质上是2018年以来美国对华科技制裁的进一步强化,是大国博弈的常态。这对于中美关系而言,属于“量变”而非“质变”。
复盘历史也可以发现,2018年以来的数轮科技制裁,对资本市场整体走势的影响都不大。反而是,海外风险事件不断强化了国产替代主线的投资逻辑。
因为,海外制裁力度越大,国内政策的扶持力度也会越大。日前,二十届中央深改委第一次会议召开,科技创新是核心议题。参考往年惯例,深改委会议3-6个月之后将有重磅政策出台,国产替代主线中期价值凸显。
再来看疫情。
市场担心疫情,本质上是担心疫情所带来的大规模封控和静默,因为这是宏观经济复苏的“绊脚石”。当前正处于疫后复苏的关键阶段,消费潜力加速释放,再次出现大规模风控的概率极低。并且,第二波疫情一般规模不大,风险可控。
因此,即便国内有新一轮疫情,也不会对当前宏观经济的复苏形势造成实质性冲击。
指数大跌的主因:宏观“不温不火”
整体来看,指数大跌的根本原因还是宏观“不温不火”,指数不具备开启新一轮主升浪的条件。
上周策略提到,一季度经济数据验证“冰火两重天”,宏观仍是弱复苏格局,这就决定了资本市场很难形成一致性做多预期。
在中期趋势有分歧的情况下,市场很容易借着短期利空来一次兑现情绪的集中释放。
尤其是,AI作为领涨主线,自年初启动至今,尚未经历一次比较充分的调整。而五一长假临近,市场资金兑现情绪浓厚。AI板块积累了较多的获利盘,也就成为资金出逃的主要方向。
不过,宏观复苏的大方向未变,这决定了指数调整风险也相对可控。
市场偏好改善的窗口或在月底政治局会议。目前市场对政策强刺激的预期并不高,但结构性亮点仍然值得期待。比如,产业链供应链补短板政策进一步细化落实、如何进一步提振居民信心释放消费潜力等等。
短期仍有风险,防御为上
综上所述,市场内在的调整需求伴随着短期利空迎来集中释放。鉴于AI主线调整尚不充分,且五一长假临近,资金避险情绪升温,因此预计4月最后一周指数将维持弱势震荡,短线仍有调整风险,做好防御。
配置上,重点关注具备防御属性的医药(中药、医药商业等)、强政策主题自主可控(信创、国资云、国产芯片等)与中特估,以及受地缘局势升温催化的军工板块。
同时,警惕一些结构性风险。一是,五一长假临近,旅游出行板块炒作即将兑现。二是,一季报披露临近尾声,警惕部分个股业绩暴雷。三是,科创板迎来首批退市个股,短期利空科创板个股与券商股。
关键词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