场景化与前置化,并不是所有家电品类破冰的良药 当前聚焦

这几年间,让很多家电企业、商家“寄予厚望”的产品场景化转型,以及产品的前置化突围、进军家装渠道卖货,并不是家电厂商拯救市场低迷和颓势的“灵丹妙药”。越是市场艰难时期,家电厂商越是要慎重前行,不能简单地“一窝蜂”跟风而上。

常新||撰写


(资料图片仅供参考)

前置化,并不适合所有的家电品类;不少家电产品诞生至今,压根不需要跟家装等空间和环境高度融合,完全就是一个随时随地可以使用的功能性产品。一些企业为了融合而转型,只会增加市场的流程和商家的负担。

不是所有的家电产品,都能在家电场景化的大潮中找到自己的主角“光芒”。有些家电品类天生就是配角,在某个角落充当一颗无人可以替代的“螺丝钉”,价值地位无可替代,为什么要抛头露脸去“惹人嫌”?

最近几年来,随着众多经销商在家电企业的推动下,加速上演家电产品的场景化营销转型,以及家电产品的前置化渠道拓展多卖货。家电圈认为,这件事情是好事,但并不简单。一方面,场景化和前置化,并不适合所有家电品类,以及所有家电厂商,更不是家电产业转型的答案和目标;另一方面,家电厂商面对复杂而多变的市场、消费环境和竞争格局,还需要找到自己的差异化手段和定制化方向,不能继续过去几十年的模仿和跟随策略。

其一,应该看到,从家电产品现有的品类、功能、价值利益点来看,并不是所有的家电品类都适合搞场景化的营销,以及前置化的家装渠道出货。比如,早就自成一体的电视机,以及丰富多样的生活家电、清洁家电,在家庭的空间下,并不需要跟家装完全一体化融合,而是随拿随用的功能化产品。同样,还有在中国家庭环境下,很多家庭的生活水平提升都是逐步改善,并不是一步到位提升的,所以产品的升级迭代才是主旋律。

同样的道理,对于众多家电企业和商家来说,也不是家家都具备相应的能力,可以探索家电产品的场景化转型,将一款产品包装成一个方案,或者一种生活方式;同样,推动家电产品的前置化,还需要从产品的功能性入手,找到家电产品的非标化属性。如果只是将一个标准化的家电产品放到前置渠道卖货,只是多了一个销售的通道,最终还是要掉同质化竞争的泥潭中。

其二,很多家电厂商心里很清楚,如今的家电市场竞争,以及消费需求的抢夺,早就从增量通道进入存量通道。这意味着所有家电厂商的市场营销动作,不能再是过去以“企业为中心”的一阵风,一窝蜂,市场什么火什么热就去做,同行在做什么就马上跟进,这完全就是市场的炒作。在目前的市场竞争环境下,很可能会出现一轮“同行的火,你却哑火”局面。

此时的家电市场,竞争主旋律和用户需求的抢夺,完全就是以用户为中心的产品、方案和营销服务多样化布局。除了千亿巨头的全品类、多品牌、全渠道布局之外,还有很多“小而美”、“小而精”的企业和商品,仍然可以在家电市场上赢得更多用户的参与并青睐。这个时候就需要家电企业和商家能够想明白一点,用户需求是创造出来的,不是模仿出来的。

都说“条条大路通罗马”。对于家电企业和商家来说,在今年开启的一轮新市场和商业环境之下,不要急于求成,更不能盲目冒进,而是应该清醒、清楚地明白自己的短板、不足,以及优势和亮点,才能找到更好的突破之路。当然,并不是选择退出家电产业!

====

家电圈原创文章,未经授权严禁转载、违者必究!

====

关键词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