今日视点:坚持“特卖”的唯品会,正不断丢失活跃用户

在电商江湖,不显眼的唯品会(VIPS.N)却在“偷偷”赚钱。

2022年第三季度,唯品会实现营收216亿元,同比下滑13.3%;归母净利润17亿元,同比增长168.4%。从2012年第三季度起,唯品会已经连续10年40个季度保持盈利。


【资料图】

从2008年成立至今,唯品会经历了电商行业的群雄四起,到淘宝、京东的分庭抗争,到拼多多的异军突起,到如今的某音、某手直播电商入局,电商的竞争愈演愈烈,从增量到存量,每个平台都在寻找新的增长点。

深耕于特卖的唯品会,早早就实现了盈利。但营收下滑的大趋势下,利润增长能维持多久?唯品会还会有新故事吗?

01

营收增速乏力

2008年,沈亚和洪晓波合作创立唯品会。与当时的电商平台主攻低价、方便、省钱不同,唯品会要做“奢侈品特卖”。但成立第一个月,唯品会仅卖出了18单,其中12单来自亲友。

不甚理想的销售情况,唯品会不得不转变赛道,“一家专门做特卖的网站”成为全新的定位,以女性用户为主要目标群体,聚焦服装、鞋帽品类。

与烧钱补贴不同,唯品会的特卖模式是“品牌+超低折扣+限时抢购”,连接去库存的品牌商以及对价格敏感的消费者。

实现品牌商与消费者连接的是唯品会买手团队,这也是唯品会区别于其他电商平台的优势。为了找到合适的品牌进行合作,唯品会组建了专业的买手团队,他们对消费者需求和偏好有着丰富的经验和理解,通过市场需求筛选品牌,组成商品组合,形成了品牌方—唯品会(买手)—消费者的商品销路。

同时,唯品会的寄卖模式也减轻了公司自身的运营压力和资金需求。独特的电商模式,让轻装上阵的唯品会抓住了市场红利。2012年,唯品会在美股上市,并在同年实现了扭亏为盈,成为了仅次于淘宝、京东的电商平台。

沈亚开始带领唯品会进行一些多元化的尝试。2013年12月,唯品会旗下的全资子公司品骏快递成立,它承担了唯品会80%的配送;同年,唯品会成立了金融事业部,陆续推出多款金融产品。

在原有的电商领域,唯品会开始扩充品类。2014年,唯品会收购乐蜂网,扩大美妆品类,之后又切入了母婴、家居、3C家电等品类。

但显然这些尝试并没有给唯品会带来新增长。2015年,唯品会营收增速降至74%,之后一路走低。2016年~2018年,唯品会营收增速分别为40.76%、28.84%、15.93%。

同时,随着电商竞争加剧,唯品会不得不寻求外部流量的支持。2017年,腾讯、京东以8.63亿美元认购唯品会12.5%的股份。根据战略合作协议,唯品会小程序入驻微信钱包以及京东APP首页。

与腾讯、京东的合作,让唯品会收获了大量流量。在唯品会往年公布的财报中,腾讯、京东贡献了约23%左右的新客。

但唯品会的市占率却不甚理想。唯品会的市场份额,已经从2017年第三季度的3.8%缩减至2020年第三季度的2.5%。

多方位试水并没有激起浪花,唯品会开始重新聚焦电商。2019年,唯品会宣布终止旗下自营快递品骏的业务,快递业务与顺丰合作;同年,开始缩减金融业务,纳入其他业务板块。

02

对标美国零售折扣巨头

在2018年年中战略会上,唯品会董事长兼CEO沈亚表示,唯品会回归“特卖”战略,要做自己擅长的事。

在这次会上,唯品会明确提出要对标美国零售折扣巨头T.J.MAXX,全面聚焦唯品会擅长的特卖模式和“控货”能力,并且不排除后续开设零售门店,从线上走到线下。

唯品会围绕“特卖”开始重新发力。在唯品会主站上改版“唯品快抢”,主打大牌好货和限时低价;推出主打深度折扣和品牌组货的“最后疯抢”频道,进行限时、限量特卖。

同时,进军社交电商,扩大“特卖”渠道。在小程序上推出社交分销平台“云品仓”;上线批发代购平台“唯品仓”APP,借助社交平台,以快速组货、限时抢拍、一键播货、转发分销等形式拿货分销。

在社交方面的尝试,唯品会则表示将充分利用合作资源,积极推进如何从货架电商转型到社交电商,从引流思维转变为裂变思维,打造一个更年轻、更多玩法、更与时俱进的唯品会。

一系列举措之后,唯品会的特卖矩阵就此形成——围绕C端构建的唯品会小程序、云品仓,在唯品会主站推出特卖频道,唯品仓则围绕B端社交电商分销模式,联合品牌抢占代购批发客群。

支撑唯品会打造特卖矩阵的,是不断丰富的商品品类。以服饰为主的唯品会,正在向流行鞋包、母婴童装、美妆、家电数码、吃喝玩乐等综合类目扩张,以打造全品类特卖平台。

但重回特卖也没有挽回唯品会的业绩增长。2018年~2021年,唯品会的营收增速分别为15.93%、10.02%、9.53%、14.92%;归母净利润更是在2021年实现了20.75%的负增长,由59.07亿元降至46.81亿元。

因此,线下布局被视为唯品会的新增长点。

2018年,唯品会开始布局线下门店唯品会、唯品仓。2019年,唯品会收购杉杉商业,布局线下奥莱业务。截至2021年底,唯品会已经开了3座唯品会奥特莱斯商场、261家唯品会线下门店、292家唯品仓门店。

值得一提的是,唯品会此前也曾尝试过一些线下布局。2017年下半年,唯品会启动生鲜社区店“品骏生活”,提出“2018年200家、未来3年1万家门店”的目标,但开出几家门店后,就了无音讯。还上线过餐厨、家纺寝具、卫浴、旅行户外等多个品类的线下体验店“优选阁”以及服装快闪店。

目前,线下布局还未成为唯品会的增长点。2021年,唯品会主站收入1141.9亿元,占比97.44%;杉杉奥莱收入15.79亿元,仅占总收入的0.01%。

随着互联网增长红利见顶,留给唯品会超车的时间不多了。

03

超级VIP能否救场?

虽然现在唯品会已经从服饰品类扩充至其他品类,正在成为全品类的特卖平台,不断增强护城河,但行业局面更加严峻。

一方面是互联网的流量增长见顶。截至2022年6月,我国网民规模为10.51亿元,互联网普及率达74.4%。

电商平台都开始寻找新方向,追求低价的下沉市场成为新的增量。天猫推出聚划算、京东推出秒杀频道,拼多多兴起后,更多的特卖APP出现,淘宝特价版、京喜等,他们的品牌影响力更高,唯品会的价格和品牌并不占优势。

随着直播电商的兴起,唯品会的市场份额也被进一步蚕食。唯品会也曾尝试过直播带货,但铩羽而归。沈亚在2020年表示要拥抱直播,到2022年初,他又称,直播电商对唯品会这类货架式电商影响不大,“我们更关注货的质量,消费者最终消费的是货”。

另一方面,在加剧的行业竞争中,唯品会的用户持续流失。

2021年第四季度,唯品会的活跃用户数是4920万人;而到了今年,逐渐降至第三季度的4100万人。

唯品会在获客方式上变得谨慎。今年第三季度,唯品会的营销费用同比下降53.9%至5.72亿元。在三季度的财报会议上,沈亚表示,相比原来“不经济”的做法,今年唯品会对于市场投放非常审慎,并且不再“自己贴钱送优惠券送补贴来促销”。

在此之前,唯品会希望通过影视剧植入、福利召回等手段提升活跃用户,但收效甚微。现在,唯品会则将精力放在了提升客单价上。

在商品种类上,上线“唯品奢”和“唯品潮流”栏目,聚焦国际奢品、一线大牌以及热门品类的优秀品牌。同时,推出定制模式。唯品会与品牌方深度合作,引入定制款式。在用户运营上,推出超级VIP,部分品牌折上95折、部分商品专享价、自营商品无限免邮等平台优惠。

付费会员对唯品会的作用也越来越大。今年第三季度,唯品会“超级VIP”活跃用户数同比提升21%,对线上净GMV贡献占比高达40%。

付费用户的增长始终也会见顶,唯品会始终要寻找新可能。尤其是在现在的行业情况下,唯品会可能不进则退。

未来,唯品会还能重回电商头部阵营吗?

作者 | 陈香羽

来源 | 征探财经

END

关键词: 活跃用户